平躺、抱頭、起身,對于經歷過學生時代的人來說,仰臥起坐堪稱體育課上的“經典項目”?,F在,很多人為了減掉肚子上的贅肉,也喜歡做仰臥起坐。
然而近日,有媒體報道稱,仰臥起坐中的“抱頭”動作以及依靠腰部力量抬升的運動原理,容易引發(fā)包括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在內的多種疾病,也正因如此,國外不少機構以及學生,已經對此項目亮了紅燈。這是真的嗎?
報道稱仰臥起坐存安全隱患
近日,有媒體報道稱,看似簡單易行的仰臥起坐,將其動作進行分解后會發(fā)現暗藏多種健康隱患。
其中,“抱頭”的動作,可能給頸椎帶來壓力,并導致肩部問題;而全身平躺,依靠腰部力量將身體拉起,再落下這一過程,容易引發(fā)包括腰椎間盤突出在內的多種腰部疾病。嚴重者,甚至可能導致練習者出現癱瘓。
也正因如此,國外不少機構以及學生,已經對此項目亮了紅燈。
媒體的報道援引的是2015年12月21日出版的《華爾街日報》一篇名為《為什么你可以停止做仰臥起坐了》的文章,該文稱,美國“健身達人和軍方專家正在極力推動用平板支撐等鍛煉代替仰臥起坐,以此避免背部受傷,美軍甚至還打算在訓練項目中廢除仰臥起坐?!?/P>
“仰臥起坐”致癱,這一說法又從何而來?檢索發(fā)現,2014年8月22日,中國臺灣一家媒體曾經報道稱,一名25歲的臺灣男子在做了幾個仰臥起坐后,覺得頸部以下全身無力,被送到醫(yī)院時,男子意識清楚,但四肢無法動彈并伴隨大小便失禁。當地醫(yī)生檢查后解釋稱,男子以手抱頭的方式仰臥起坐,導致頸椎內血管受不了連續(xù)施力而爆裂,血塊壓迫神經,進而導致頸部以下全身癱瘓。
仰臥起坐在體育課中地位較高
在我國,根據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》,自小學三年級起,一分鐘仰臥起坐的數量,便是衡量學生體質的一項重要參考標準。目前,“仰臥起坐”作為一項傳統(tǒng)體育運動項目,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依然有較高地位。
△目前學校實行的相關體測標準依據的是2014年教育部印發(fā)的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》。
在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》(2014年版)中,對各個年齡階段學生評價指標及測試項目,均有明確規(guī)定。而在這一標準中,自小學三年級起,“一分鐘仰臥起坐”便成為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,分值占到總分的10%,而到小學五六年級段,這一項目的重要性凸顯,甚至占到總分的20%。
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》附錄中,同時規(guī)定了仰臥起坐的單項評分標準。其中,小學三年級及格標準,男女生均為每分鐘16個,之后每年遞增一個,到小學六年級達到峰值,每分鐘需要完成19個才能獲得及格。
專家回應“致癱說”等熱點疑問
1仰臥起坐“致癱說”是否有依據?
脊椎受壓較大,可用平板支撐代替
網傳消息中,“仰臥起坐”致癱一說,其引用案例均為上述媒體報道。在實際生活中,這樣的可能性是否存在,又能否避免?
在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》一文中,對于仰臥起坐的標準動作規(guī)定為:受試者仰臥于墊上,兩腿稍分開,屈膝呈90度角左右,兩手指交叉貼于腦后。
對此,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師周越表示,這一動作對豎脊肌、多裂肌和腰方肌有鍛煉作用,但對于久坐不動,腰部力量比較弱的學生而言,“抱頭”,并利用腰部力量支撐身體的動作過程,對頸部和脊椎壓迫較大,具有一定的健康風險。
在廣東省中醫(yī)院骨科主任林定坤看來,風險主要來自于“突然性”。他指出,很多學生平時不做仰臥起坐鍛煉,考試時突擊一下,而實際上頸胸交際的位置,韌帶最容易拉傷。他表示,在日常生活中,建議用平板支撐運動代替仰臥起坐,以降低脊椎所受的壓力。而必要時,在做仰臥起坐過程中,可通過手貼耳朵或放置胸前的方式,緩解頸部受壓。
2仰臥起坐是否應退出體測標準?
專家稱缺乏實驗數據支持,不能簡單從體測標準中廢除
面對仰臥起坐可能對健康造成風險的質疑聲,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劉曄認為,缺乏實驗數據論證,僅僅是從動作形式就得出其對頸椎具有損害,或者由極個別并不確定的病例或說法來進行質疑,理由是不夠充分的。劉曄表示,雖然說其有抱頭的動作,但此動作對頭部和頸椎的瞬時載荷有多大,是否就能達到產生損傷的程度,需要有數據支持。因此,對于仰臥起坐這項運動形式,不能簡單從體測標準中廢除。
3學生運動損傷學校是否擔責?
尚無明確法律規(guī)定,若無證據表明學校過失則無需擔責
北京京寧律師事務所律師唐寧表示,目前關于運動損傷學校擔責方面,尚沒有明確的法律規(guī)定。“如果通過科學論證仰臥起坐本身是不對的,這就涉及標準修改的問題?!彼硎荆绻麤]有明確證據表明,學校在場地、訓練強度方面存在過失,則無需擔責。
唐寧認為,如果教師的動作要領符合教學規(guī)范,且學生嚴格按照教師要求,在此種情形下仍然出現問題,教師無需承擔法律責任。“比如在老師的規(guī)范要求下,其他學生沒有出現問題,只有一個學生出現了問題,可能是學生自身的原因,學生自身的原因以及意外等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