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我們繼續(xù)為大家推薦央視新聞頻道元旦特別報道《走基層·為誰辛苦為誰忙》。高樓林立、人流密集,這是很多貴陽人對花果園社區(qū)的印象。這里原來是一片典型的棚戶區(qū),經(jīng)過六年的改造建設,面目已經(jīng)煥然一新。由于房價相對較低,不少人都把安家置業(yè)的夢想,放在了花果園?,F(xiàn)在,這里已經(jīng)住進了20多萬居民。
今天,我們的采訪組把鏡頭對準這里,走近這個最終要容納近百萬人的棚戶區(qū)改造項目,記錄人們的生活與夢想,艱辛與奮斗。
△視頻:走基層·為誰辛苦為誰忙 花果園社區(qū)
花果園社區(qū)服務中心
企業(yè)文員/邱貴蓉/30歲
記者:您今天是來辦什么業(yè)務的呀?
邱貴蓉:上戶口的。
記者:給誰辦呢?
邱貴蓉:就是給小孩,然后我們家也是把全部戶口都遷到社區(qū)來。
記者:這一年您主要是為誰辛苦為誰忙活了?
邱貴蓉:為了孩子唄,這一年基本上就是在家,待孕(產(chǎn))帶他。
公交公司職員/崔順琴/27歲
記者:您覺得2016年您過的怎么樣?
崔順琴:挺好的,結(jié)婚啊,又生個寶寶。
記者:這一年主要是為誰辛苦為誰忙活了?
崔順琴:就為他。
記者:看您這么開心,可能再累都值了。
崔順琴:是啊,看到他一笑啊,再難我都是高興的。
電腦安裝工/范本慶/42歲
范本慶在16年前從貴州習水來貴陽打拼。3年前,他付了10萬元的首付,用商業(yè)貸款買了一套九十多平米的房子。
范本慶:今年又搬新家了,人家說句天道酬勤,只要你勤勞還是有碗飯吃的。
記者:就能過得好。
范本慶:只要你好好地干活,踏踏實實的,就不會虧待你。生活就是這樣,你選擇生活,生活也選擇你。
花果園社區(qū)書店
攪拌機師傅/張同緣/47歲
張大哥是山東菏澤人,在工地上開攪拌機,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,一年要在外打十個月的工。
張同緣:我們六點下班了,過來,沒事基本上看到這關門。
記者:都看些什么書?
張同緣:看咱國家改革的書,感覺還是進步挺快的,對國家還是很有信心的。
記者:覺得在外邊最難的是什么?
張同緣:最難的那肯定是沒有家,這是我們打工的這部分人最苦(的地方)。
記者:您主要是為誰辛苦為誰忙活?
張同緣:肯定是為孩子,我有一個老二還在上初中,老大已經(jīng)添完孫子了,還有一個老二, 你還得為他奮斗,他學費就得一萬多,上的是私立的。老大養(yǎng)在農(nóng)村了,還得走我的路,老二我盡量不讓他走我的路。
花果園黨群活動中心
花果園的黨群活動中心,免費向居民開放。很多上了年紀的人,都會到這里,自發(fā)組織一些文娛活動。
在一間舞蹈室里,記者遇到了一位正在準備藝考小姑娘陶佳佳,而陪著佳佳的,是她的養(yǎng)母徐淑琴。
△佳佳正在壓腿
徐淑琴今年63歲,15年前,她在貴州納雍老家門口發(fā)現(xiàn)了被遺棄的佳佳。
徐淑琴/63歲/退休公務員
記者:這孩子多大了?
徐淑琴:她15歲
記者:您家?guī)讉€孩子?
徐淑琴:這是我們家第二個……這個有點特殊,她是人家扔在我們家門口的,我撿到的,但是她知道,她都不忌諱……想都沒想,我就往家里抱,后來我想,就算是緣份,我就撿到我就想養(yǎng)著吧。
2003年,徐淑琴來到北京和兒子一起生活,也把2歲的佳佳帶在了身邊。練舞蹈,學鋼琴,在徐淑琴的撫養(yǎng)下,佳佳慢慢成長,還在北京上了幼兒園、小學和初中。為了供養(yǎng)佳佳,徐淑琴很少添置衣物,原本已經(jīng)退休的老伴也重新找了份工作。
時光匆匆,佳佳長大了,徐淑琴變老了。
△徐淑琴陪佳佳練習
徐淑琴告訴央視記者,出去人家有時候問她是佳佳奶奶還是姥姥,佳佳就跟人家說是媽媽。她跟佳佳說,要不從現(xiàn)在開始,人家說是奶奶你就說奶奶,人家說姥姥你就說姥姥。佳佳不干,說為什么呢,就是媽媽!
今年,佳佳要考大學。這些天,徐淑琴一直督促佳佳為藝考做準備。
記者:你是為誰辛苦為誰忙?
徐淑琴:還是為孩子吧,你說人的一生很漫長,但是有幾步特別關鍵,走好了肯定對她人生會有幫助,就是很重要,我很重視這一次。所以我跟我老伴兒都商量了,反正也不怕折騰,也不怕辛苦,也不怕花錢,就是陪她。
徐淑琴告訴央視記者,2017年她有一個心愿。等女兒高考之后,她要給女兒找親生父母。
徐淑琴:然后這次也是機緣巧合就碰到你們了,我就跟她說這個機會好,中央臺全國一播,沒準你爹媽看見你長這么大了,這么可愛,不用拖累他們了……你找他們不容易,但是他們要找你肯定很容易的,老家的墻壁上還留著我們的聯(lián)系電話,打個電話就能找到了,她同意了。
記者:如果她父母能找了,您會不會覺得分割了您對她的那份愛?
徐淑琴:不會不會,我身體不好,冠心病,她能多有個父母疼她關心她,我挺安慰挺寬慰。
陶佳佳:我最想對我養(yǎng)父母說,謝謝他們一直養(yǎng)育我,雖然沒有那種血緣關系,但是還是謝謝他們。
藍天綠草間這首曲子,是佳佳最喜歡的。每次起舞既是追逐自己的夢想,也是舞出對媽媽的愛。
為誰辛苦為誰忙,在花果園社區(qū)采訪的這些天,央視記者聽到的答案幾乎都離不開孩子,這大概是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價值。感恩父母,在歲月的輪回里,在無悔的付出中,明天一定會更好。
網(wǎng)友:家庭夢推動中國夢往前
為誰辛苦為誰忙,短短的7個字觸動了很多人的心田,幾天來,新聞頻道特別制作的年終節(jié)目引起了網(wǎng)友的強烈反響。截至今早7時,新浪微博中“為誰辛苦為誰忙”的話題閱讀量已超過8870萬,超過1萬6千人參與討論。
網(wǎng)友“空中的日月”說:擼起袖子,加油干。為誰辛苦為誰忙,答案在親人父母的笑容里,也在萬家燈火的遠方。
網(wǎng)友“南梔深巷”說:“為誰辛苦為誰忙”,這短短七個字很是讓人動容。那些工作在基層的勞動人民,最應該讓我們感到敬佩,更應該尊重他們。
網(wǎng)友“huohuozan”留言說,正因為這些千千萬萬的“小老百姓”每天都努力地實現(xiàn)著自己的家庭夢,才能推動著中國夢的一步一步往前。
△陶佳佳母女相擁
為誰辛苦為誰忙,我們問了很多遍這個問題,每個人的回答都讓我們感到溫暖和感動。他們平凡、普通,甚至不易記下他們的名字。但一個個堅定答案的背后是不變的承諾、勇于擔當?shù)呢熑巍?/P>
2017年,請一起不忘初心,繼續(xù)前進!